轻钢别墅广泛应用于私家别墅、旅游度假、营地宿舍、景区配套、移动房屋、灾后重建、办公、会所、学校以及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中,先看一段CCTV-10科教频道的报道,然后在看主要的十点优势:
钢结构别墅十大优势 1、 代替传统建筑材料,实现住宅产业工业化,改善人类居住环境。超轻钢住宅,不仅可替代传统的住宅模式,而且完全使用工业化的生产建材,以钢代木、以钢代砖,以钢代混泥土的环保节能型住宅,是21世纪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*佳产品。 2、 理想的保温隔热性能。超轻钢结构住宅采用全封闭式的保温隔热防潮系统,温度变化小、热损失低。不论冬夏,都具有舒适的居住环境。室外0℃,室内仍然可以保持17℃以上;在室外温度达到30℃的情况下,室内温度仅为21℃左右。 3、 显著的节能效果。超轻钢结构住宅热传导低,保温性能好,节能效果突出。与砖混结构住宅相比,可节能70%以上,冬夏季空调设备可节约耗电30%以上,是目前节能效果显著的住宅产品。 4、 具有优异的隔音性能。实测结果表明在室外80分贝的情况下,室内仅为40分贝。(80分贝为嘈噪音,40分贝为安静的办公环境)。 5、 耐久性能。主体结构采用1.2毫米厚轿车外壳用钢板。双面有镀锌和铝,防锈蚀性能好,强度高,具有**的耐久性能。实验结果证实,超轻钢结构主体的耐久性能可达100年以上。 6、 超群的抗震性能。超轻型轻钢结构建筑,整体钢性好、强度高、重量轻,变形能力强。建筑物自重仅是砖混结构的十分之一,抗震性能是砖混结构的4倍以上,并可抵抗每秒70米的飓风,使生命财产能得到有效的保护。 7、 薄墙体,大空间,变化自如。超轻钢结构建筑采用箱型结构承重体系,平面及空间设计自如,大空间,无梁无柱,室内整齐大方,平面布局随心所欲,可随意增加房间数量,改变房间大小及使用功能。外墙厚度17公分,内墙厚度12公分(北方墙体厚度增加10-12公分,包括内外装修厚度),可减少砖混结构墙体占有面积60%以上,有效地增加了使用面积,降低了用户投资成本。 8、 施工速度快、周期短、效率高,不受季节影响,全天候施工。 9、 全部可实现工厂化生产。轻钢结构住宅实现住宅完全工厂化生产 ,在施工现场组合安装,即减轻现场施工强度,又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。施工时,可以先建小区环境,再建住宅,而且可以完全按照购房者的需求来设计制造住宅。其中,内部装修也可以通过整体设计,一次性完成。 10、结构的废旧利用率为100%,是真正的环保建材。这种超轻钢结构住宅从综合造价上看不仅具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,而且有着框架结构无法相比的优越性。 技术体系 1、 轻钢墙体受力体系 该体系适用于3层以下建筑:由轻钢密肋柱梁及复合维护构成,专业的CAD和CAM软件支撑及智能化设备生产,各项建筑物理性能**。 2、 轻钢板柱体系 该体系适用于6层以下建筑:由轻钢薄壁管为梁柱,轻钢墙架为围护墙,构成的轻钢房屋,柱与柱及柱与梁采用螺栓连接,该体系实现多层建筑结构的工业化生产,房屋整体做到轻质、抗震、保温、舒适性。 3、 重钢、钢混框架体系 该体系适用于30层以下建筑:由重钢梁柱或现浇框架混泥土为房屋的承重结构,工厂化生成整开间的外墙围护大板,实现高层建筑的工业化、快装化、连续化、标准化。 备注 外墙结构由内到外:OSB板+防火棉、隔音棉+轻钢龙骨+OSB板+呼吸纸+生态板。 内墙结构:OSB板+防火棉+轻钢龙骨+防火棉、隔音棉 +OSB板 屋顶结构:屋面瓦+ OSB板+轻钢龙骨+防水卷才+树脂瓦 房屋性能 1、 保温隔音 先进的外保温方式,满足我国*新建筑节能标准,杜绝冷热桥现象,使建筑远离潮湿变形、腐变、锈蚀等伤害。独有的热反射及通风层设计使得建筑围护隔热效果更加优越,夏季温度可低于5-8℃。 2、 抗震抗风 轻钢密肋梁柱由螺栓、螺钉柔性连接,有效吸收地震能量,墙体与基础设置抗拨,抗剪切连件,且房屋质量轻,仅为传统混泥土房屋重量的十分之一,抗地震9级以下,因此抗震性能比混凝土房屋优越。屋架、楼板、墙体、基础、各部位通过专用配件可靠牢固连接,能抵御14级以下台风。 3、 屋面承载与防火 屋盖雪荷载可根据气候条件单独设计,可满足1.5米雪载要求。可满足*大耐火极限3-5h。 4、 隔音降噪 采用完美的隔音减震技术,满足国家建筑隔声标准,特别是在人耳*敏感的250~1000Hz的音频内,着重进行专业性加强处理,缔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。 5、 防潮通风 墙体及屋盖内设通风间层,运用空气密度与温度差形成自然风效果。复合围栏构造内专设单向透气层,使墙体及屋面具有“呼吸”功能。 6、 经久耐用 结构件均经过镀锌特殊防腐处理,因此可以保护钢材防止锈蚀,延长钢材的使用寿命;围护材料采用新型轻质建材,阻燃、不霉发、防蛀虫。 7、 节能环保 节能:耗能减少65%-90% 节水:干法施工作业,是传统施工耗水量的10% 节材:建筑材料90%可回收利用 节地:增加套内使用面积10% 环保:循环,无污染的建筑体系